1.在城市规划中,按噪声状况进行合理分区,将噪声区与居住区用适当的区域带隔离开,尽量使住宅区远离噪声源及交能干道,使住宅区从宏观上控制环境噪声干扰。
2.住宅小区建设前,对住宅声环境进行预测评价,从而确定相应的防噪、隔声措施,并将此作为住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报批的一项内容。小区建成后,对小区住宅声环境进行测量验收。以保证质量。
3.在住宅小区规划中,把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(商业设施、生活服务行业等)用作为住宅建筑的“声屏障”布置在小区邻交通道路的周边。尽量避免在交通干线两侧建住宅。小区内各种服务设施都应据噪声状况作防噪处理。
4.在住宅平面设计中,将要求安静的房间布置于较安静的一侧,安静房间的上下方也应为安静房间,将厨房、厕所集中布置,上下对正。对电梯间、水泵房要作隔声、减振处理。提高建筑构件中分户墙、楼板、房门、外窗的隔声性
能。平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协调尽量使分户为承重墙。对于楼板撞击声隔声的问题,商品房可采用浮筑楼板作法解决,普通经济实用房可采用铺设弹性面层材料的作法解决,所增投资与房的售价相比是很小的。对于临街住宅,更需提
高窗户的隔声量,在关窗情况下室内噪声可以降下来,必要时在临街侧设带窗的阳台或带窗的外廊。住宅施工中特别要注意缝隙孔洞的处理,以防漏声。
5.住宅区建设时,尽可能做到各项配套工程同时并举一次性完成,避免居民入住后再施工造成施工噪声干扰。
总之,良好的住宅声环境必须从一开始的决策、规划,到具体的设计、施工,直至后的工程验收全过程中,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住宅噪声标准、隔声标准和隔声设计规范,严格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。后,建议建造包括声环境在内“优良住宅环境”示范小区,以推广**经验,促进全国住宅环境质量的提高。